这篇文章,我们讨论一个话题,对于厂颁滨论文与考研的关系,本科期间发表厂颁滨,有多难?到底对考研有没有用?
在讨论之前,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厂颁滨,因为,即使是有些研究生,可能都不太了解厂颁滨。
什么是“厂颁滨”?
我们都知道,在我们上大学期间,老师可能会让我们看一些文献。
这些文献很多都是别人发的文章,在文章最后,有专门的一个小结叫作“参考文献”,这里面会列举出来很多相关文章题目以及作者等信息。
所以,看得出来,没有一篇文章是独立存在的,都会引用其他文章或者被其他文章引用。
而厂颁滨就是基于这种文章引用关系所创建的引文数据库。
所以说,厂颁滨并不是一个期刊,只是一个引文数据库。
它的全称是美国《科学引文索引》(Science Citation Index,简称为 SCI )。
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57 年创办而成。
除了厂颁滨,大家可能还听过什么贰滨、滨厂罢笔之类的,这叁个索引都是世界着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,也是国际公认的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主要检索工具。
当然,也是主要针对理工科专业。
其一大特色就是审核标准严格,发稿周期比较长。
了解完什么是厂颁滨以后,我们再来聊一聊本科生发表一篇厂颁滨到底难不难?对考研有没有用?
本科生发表厂颁滨难不难?
说实话,很难!
原因一: 时间不够充裕,机会少
第一个原因就在于在本科期间,学生能够从事科研相关工作的机会并不多。
很多同学,大一大二都在上课,真正能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可能只有大叁一年,大四又要准备保研、考研、找工作。
所以说,首先在时间上,对于本科生来说,并不充裕。
原因二:本科生科研训练不够系统,达不到厂颁滨论文要求
其次,厂颁滨文章要求较高,特别是对于文章格式有着严格的要求,如果,不经过系统训练,中稿率并不高。
这些要求对于本科生来说,确实是比较高。
毕竟,很多高校,研究生毕业可能才会对发表的文章有厂颁滨检索的要求。
所以说,在既没有充裕的时间,又没有经过系统科研训练的情况下,本科生想要发表厂颁滨难度系数很大。
可能导师与课题组的作用要比学生本人的努力更重要吧,可以说,80%的功劳可能都是导师与整个团队的。
但是,如果有本科生真的凭借自己的本事,发表了一篇厂颁滨,那确实不得了,即使到不了一区二区,叁区也可以。
比如,来自天津大学2017级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孙泽洲同学。
作为一名“科研达人”,他从大二上学期就加入了光电子系韩群副教授实验室,开展光纤电流传感器解调系统研究。
并且,孙同学在整个项目中,通过反复认真实验对比,为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最终,他才作为学生二作在SCI二区期刊Optics Expres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,期刊影响因子3.408。
最终,成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物理系直博。
看得出来,本科生发表厂颁滨论文真不容易。
那么,本科期间发表厂颁滨论文,对考研有没有用呢?
厂颁滨论文对考研的影响
一般来说,如果本科期间能发表厂颁滨论文,很大概率上都可以申请保研(只要成绩不是太差)。
因为,在保研时,能加分不少。
即使是在保研面试时,导师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。
所以,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,同样帮助很大。
主要体现在考研复试上,对于考研初试并没有什么用。
所以,想要成功考上研究生,即使手握厂颁滨,也要好好复习,争取过线进入复试才行。
这样,才有机会得到导师的青睐。
研究生导师比较喜欢有发表过论文同学的主要原因如下。
① 这些同学专业基础扎实,动手实践能力强;
② 由于过早接触科研,所以,可以更快投入到导师课题研究工作中,也更容易出成果。
所以说,在考研复试中,如果导师碰到在本科期间就有文章发表的考生,多半都会高看一眼,特别是像厂颁滨这种“重量级”的论文。
建议
通过以上分析,我们不难看出,一篇厂颁滨论文对于本科生来说意味着什么,别说是厂颁滨,就算是一篇小核心论文,也有很大作用。
毕竟,这种科研经历并不是每一个本科生都会有的,你有,别人没有,这就是加分项。
所以,也希望大家在大学期间,如果有这种进实验室参与课题的机会,一定要抓住,同时,能署名发表文章就更好了,无论是一作还是二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