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颇,嬴姓,廉氏,名颇,山西太原人。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,廉颇是一位勇敢、骁勇善战的人,与白起、王翦、李牧并称"战国四大名将"。
曾率兵讨伐齐国,取得大胜,而名声大噪,赵王封他为上卿。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。
在军事作战上,廉颇是一位勇敢、骁勇善战的人。赵惠文王登基不久,当时,齐国和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。
秦国想要吞并其它诸侯国,在这期间秦王多次进攻赵国,赵惠文王派遣廉颇前去抵抗,廉颇英勇好战屡次击败秦军。
后来,赵国、韩国、燕国、魏国共同讨伐齐国,齐国败于四国军队之下。数年之后,廉颇率领赵军进攻齐国,一取夺得齐国阳晋领地。
之后大败齐军,官拜上卿。后屡次战胜齐、魏等国,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。
渑池(今河南渑池县西)之会,秦王欲羞辱赵王,被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败,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,地位高于廉颇。
廉颇不服,多次欲欺辱相如,他为了国家利益去向蔺相如请罪,负荆请罪讲述的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。
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,出色的外交能力得到了赵惠文王的欣赏,便封蔺相如为上卿,和廉颇具有同等的地位。
这一称号,引来了廉颇的厌恶,他处处排挤蔺相如。
后来,廉颇才知道蔺相如的用心良苦后,反省自己太鼠目寸光了,于是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,随即俩人成为刎颈之交。
公元前260年,秦、赵为争夺上党,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北)大战,廉颇统率大军,筑壁坚守,相持叁年,秦军不能取胜。
后赵王中秦人反间计,改用赵括为将,撤换廉颇。
赵括只知纸上谈兵,招致惨败,除240名幼俘被释放外,其余降卒全部被活埋,此役赵军损失达40余万人。
赵孝成王十五年(前251),燕军攻赵,赵再用廉颇迎战,大败燕军。赵王赐食邑,封为"信平君",官拜相国。
赵悼襄王时,廉颇因不听调令而获罪,逃到魏国,居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。
后赵屡受挫于秦,赵王欲重新起用廉颇,因被谗毁而未成。廉颇自魏至楚,为楚将,无功,病死于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。
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爱国人士,他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了个人恩怨,登门拜访蔺相如,并且负荆请罪,他以骁勇善战闻名与诸侯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