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有贞帮明英宗复辟,有文武才略,为何至死得不到启用?
明朝天顺四年,明英宗朱祁镇对李贤、王翱说道:“徐有贞何大罪?为石亨辈所陷耳。”然后,明英宗下旨,赦免徐有贞的罪过,将其释放回家。
徐有贞是“夺门功臣”之一,“负文武才,临事敢为,有经略”,可是他却没有重新得到启用,直到十余年后病死。既然徐有贞这么有才华,为何至死没有得到朝廷的启用呢?
一、怨恨于谦
徐有贞原名徐珵,是江苏苏州人,在宣德八年考中进士,“选庶吉士,授编修”。
徐有贞身材矮小、貌不惊人,但却非常聪明,“凡天官、地理、兵法、水利、阴阳方术之书,无不谙究”。
正统十四年,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,京城人心惶惶,徐有贞认为“验之星象,稽之历数,天命已去,惟南迁可以纾难”。兵部侍郎于谦当即说道:“言南迁者,可斩也。”
由于徐有贞提议南迁,所以他的仕途受到了影响。后来,徐有贞想出任国子祭酒,于是嘱托于谦门生,让于谦向景泰帝提及此事。
可是景泰帝却认为,“此议南迁徐珵邪?为人倾危,将坏诸生心术。”然而徐有贞不知道这件事,他认为于谦没有向皇帝推荐自己,于是怀恨在心,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,改名徐有贞。
二、加害于谦
景泰年间,黄河出现决口,“河决沙湾七载,前后治者皆无功”,在廷臣的推荐下,徐有贞奉命治河。
徐有贞很快就搞定了水患,“自临清抵济宁,各置减水闸,水患悉平”,因此被封为左副都御史。
景泰八年正月,徐有贞作为谋主,策划了“夺门之变”,将明英宗重新推上皇位。因夺门之变,徐有贞出任内阁首辅,同时被封为武功伯。
在明英宗复辟的同时,于谦被逮捕下狱,徐有贞等人诬以“更立东宫”、“谋迎立襄王子”等罪名,“坐以谋逆,处极刑”。
明英宗犹豫不决,他认为“于谦实有功”,可是徐有贞却说:“不杀于谦,此举为无名。”
明英宗这才下旨,将于谦等人处死。可以说在于谦之死这件事上,徐有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叁、赋闲至死
在“夺门之变”这件事上,徐有贞与石亨、曹吉祥是盟友,可是事成之后,他们却分道扬镳了。
徐有贞毕竟是文官,骨子里是瞧不起那些骄横跋扈的宦官、武将的,不过徐有贞不是这些人的对手。
天顺元年六月,徐有贞被贬为广东参政。徐有贞刚走到德州,又得到旨意,被投到锦衣卫的诏狱中,之后被发配金齿为民。
石亨败亡后,明英宗赦免了徐有贞。成化元年,徐有贞“复冠带闲住”,赋闲在家,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,终究还会得到启用,“时时仰观天象,谓将星在吴,益自负”。
可是,徐有贞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书。在明宪宗即位后,于谦得到了平反,“天下人惜于谦者时时切齿有贞”,徐有贞的名声很差,到死都没能再度出山。
成化八年,徐有贞病死,终年66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