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视频在线一区

高俅亲儿子高衙内怎么死的(高俅和高衙内是什么关系 )

2022-04-18 13:35:00 我爱学习 6322次阅读 投稿:精品视频在线一区

《水浒传》中,没有交代高衙内是怎么死的。叁山聚义打青州之后,花和尚问及阿嫂下落时,才从林冲嘴里提了一句: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,使人回家搬取老小,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,随即自缢而死

从此,书中再也没有任何高衙内的信息,更无这个人物的结局。

细细读来,林冲的话很古怪,其中反倒是隐藏了高衙内之死。那么,林冲的话古怪在什么地方,高衙内究竟又是怎么死的呢?

高俅身上藏有“天机”

要解读高衙内之死,首先得搞清楚他的养父高俅是什么样的人。简而言之,高俅就是“殿前太尉”,就是龙虎山上误走妖魔的洪太尉。

洪太尉这个人物十分不简单,他的背后隐藏着赵弘殷、赵匡胤、朱洪武、朱标这两对父子。同时,他又是张天师(虚靖先生)。因而,高俅的故事,其实就是大宋、大明两个王朝的神机隐秘。

此处要讲高衙内之死,我便选择高俅身上有关大明王朝的“天机”,再简要地解读“高太尉”。

在“王教头私走延安府,九纹龙大闹史家村”这回书中,施耐庵又给高俅赋予了新的隐喻,这个人物的故事中,便暗藏了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的秘闻。怎么回事呢?

书中说,高俅原本叫做高二,因为踢得好脚毛毬,汴梁人便叫他做“高毬”。这一笔是写实,历史上的高俅确实善蹴鞠。但是,施耐庵为何又不写“蹴鞠”,而说高俅“踢得好脚毛毬”呢?

在介绍高俅出身这段话中,施耐庵反复交代“毛毬”:后来发迹,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,添作立人,便改作姓高,名俅。查阅历史资料,高俅就是高俅,没有“高毬”这个名字的记载。施耐庵这样着重强调,那就大有“可考”了。

说完高俅的身世,便立即讲高俅的故事。因为高俅唆使生铁员外的儿子在勾栏瓦肆使钱,便被自己的父亲告了一状,开封府尹便把他迭配出汴梁。高俅无奈,只得来到“临淮州”。

这一段描述,讲的是明朝的“燕王”,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。

毛毬,着重于毬的修饰字。生铁员外,就是一毛不拔的意思,还是在讲“踢得好脚毛毬”。这里反复写到的这个字,出自《礼记》中的一句话:王燕,则诸侯毛。意思是,周王到了燕国,诸侯朝见,便以须发排定座次,也就是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朝见周王。

施耐庵取“王燕”二字,如颠倒“赵点检”为“赵检点”那样,暗写的就是“燕王”。

高俅被迭配到“临淮州”,历史上并无这个地方,实际上写的是“临淮县”。从临淮县的历史沿革来看,又是暗藏的泗州(盱眙)、凤阳(大明中都,朱洪武差点在此建都),都是大明王朝的龙兴之地。高俅被赶出汴京,暗写的是朱棣之藩北平,从而离开了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。

从这几条暗喻信息来看,高俅的故事中,就暗藏了历史真实。既然是历史真实,那么,《水浒传》中高俅的结局也就不难推测了。而完全虚构的人物高衙内,也就可以从高俅的故事中,探知他的生死之谜了。

高衙内原本是阿叔高叁郎的儿子

书中说,高俅排行第二,原本叫做高二。因为踢得好脚毛毬,大家都叫他高毬,反倒不记得他曾经有过高二这样一个大号。这一笔,就是为了收高衙内做养子所埋的伏笔。

高俅是老二,那就必然有个高大郎。书中没写高俅的这个哥哥,暗藏的“高大郎”实际上却是他的长辈,也就是高俅的父亲,高俅的父亲就应当叫做“高大郎”。为什么呢?

在林冲的故事中,高衙内才出场,书中说,高俅初发迹时无人帮助,便收了阿叔高叁郎的儿子做养子。这样一来,就等于高俅升了一辈,他就变成了“高二郎”。

所以说,高俅的父亲是高大郎,高俅是高二郎,高衙内的父亲就是高叁郎。怎么这么乱?施耐庵竟然写了这样一个违背人伦礼律的荒唐故事?

确实是够乱的,所以,《礼记》的那句话就暗藏在了《水浒传》中,以此反衬朱洪武的“失礼”。

朱洪武家确实也是很乱的,明明自己有下一代,却偏偏要立孙子做皇帝。立孙子做皇帝也就罢了,还废掉嫡子,立二房的朱允炆为皇太子。书中在其他故事中,也多次点到了朱允炆并非嫡子,以此破解了朱棣不被立为皇位继承人,其原因不是因为燕王没有嫡子的身份。

朱允炆是孙子辈的,取代“王燕”这辈人,是不是也升了一辈呢?

朱洪武违背“天道循环”伦理,以孙子取代儿子,在高俅的故事中,“高二”岂不就与高大郎、高叁郎平辈了?

那么,施耐庵为何又要写高家有“叁郎”呢?

“叁郎”在《水浒传》中被反复写到,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,也被写作“叁郎”。石秀来历不明,却也是“拼命叁郎”。以此观之,这些“叁郎”们是够拼的了,为了做皇帝,连人伦之礼都不顾了。

高俅家的“叁郎”,比“宋叁郎”、“石叁郎”更令人匪夷所思,竟然说的是孝慈高皇后只生了叁个儿子,“王燕”并不是高皇后所出。

此处,只能简要地说这么多。对于朱棣的身世问题,我在其他文章中解读过很多次了,总而言之一句话,施耐庵在高俅、高衙内的背后,隐藏的就是大明王朝的一次违背伦常礼律的皇位传承,以及暗写了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的原因。

如此,高衙内的结局就可以按图索骥,从历史真实中去寻找答案了。

高衙内的结局是自缢身亡

《水浒传》中隐藏着十分精确的大明王朝灭亡的预言,这个问题,我也讲过很多次,此处也只略提一提。

梁山大聚义时,公孙胜奉命设罗天大醮祭拜天地,追念晁天王和诸多殁于战事的亡魂。法事做到第七天夜里时,梁山西北乾方忽然降落了一只大金盘。

这一笔,照应的是张天师设罗天大醮祈禳瘟疫。因为张天师祈禳瘟疫,龙虎山伏魔大殿中,“半夜军中一声雷”,震塌伏魔之殿半个殿角,妖魔逃了出来。“雷”,就是霹雳大仙赵匡胤。

梁山也是因为做罗天大醮,便引出了一只大金盘。这只大金盘也是随着一声裂帛般巨响而降临的,当然也是霹雳大仙搞的鬼。

上文讲到,霹雳大仙、朱洪武都是洪太尉,所以,朱洪武也是霹雳大仙。书中写赵匡胤出世,取材于《宋史·太祖本纪》与《明太祖实录》,写的是两个皇帝。而且,这两个皇帝都说自己的国朝是“火德运”。

于是,梁山上的那只大金盘是裹着火块出现在了梁山西北乾方,然后,落在了梁山正南方向。

《大宋宣和遗事》中说,这只大金盘不仅是赵匡胤,还是北宋亡于金国的预言。太祖武德皇帝曾经在《咏日》诗中这样写道:须臾降下大金盘,赶散残星与明月

这只大金盘预言了北宋灭亡,来自“西北乾方”的金国灭掉了北宋。然后,那团火块落在了正南方向,也就是暗示了南宋的建立。霹雳大仙震塌伏魔之殿半个殿角,果然葬送了半壁江山。

大金盘同时赶散了“明月”,大明王朝的“火德运”也将终结于南方——这岂不就是后来的南明吗?大明王朝岂不就是被“金(后金)”所灭吗?

简要说这些,还得回到本回答的主题上来。无论高俅、高衙内指代的是朱家哪个皇帝,这个王朝的终极命运都是要走向灭亡的。

所以,高衙内的结局恐怕就是建文帝的结局,被朱棣杀死。抑或暗藏了大明王朝的结局,当“木字辈”的运程结束时,高衙内恐怕就得自缢身亡了。

大明王朝是“火德运”。所以,朱洪武按照“木生火”的五行流转相生的原理,给后辈规定了字辈。朱棣这代是“木字辈”,就去生下一代之“火”。但是,朱棣却不去“生火”,反倒灭掉了朱允炆。因而,当“五行”再度运行到“木字辈”时,大明王朝就得灭亡了。

“林冲”就是朱家“木字辈”的象征,“木字辈”家中有人自缢,那就是大明灭亡最为准确的预言了。

声明:精品视频在线一区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: skylity@qq.com
63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