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视频在线一区

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是什么意思(后面一句都是好画儿)

2022-04-18 11:35:17 我爱学习 7818次阅读 投稿:精品视频在线一区

贾赦要纳鸳鸯为妾,邢夫人便以她的嫂子作为“父母之命”去下说辞。鸳鸯誓死不愿给已经在“黑油门”里做鬼的贾赦陪葬,便劈头盖脸地大骂:“什么‘好话’!宋徽宗的鹰,赵子昂的马,都是好画儿。”鸳鸯这通大骂不仅很难听,而且十分毒,简直把贾家的老底给揭了。

鸳鸯骂嫂子的话果真很毒吗?“宋徽宗的鹰,赵子昂的马”究竟是什么意思,为何揭了贾家的老底呢?这事,还得从鸳鸯所引用的两个历史人物说起。

宋徽宗、赵子昂是一家人,都是大书画家

宋徽宗名叫赵佶,北宋的亡国之君,靖康之难中被金国俘虏,以“牵羊礼”向金国投降。随之,宋徽宗与他的儿子宋钦宗一起押到了五国城。据相关史料记载,沿途之中,宋徽宗父子与成群宫娥嫔妃受尽了金国的羞辱。

赵子昂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,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。南宋灭亡后,赵子昂不仅向元朝投降,还亲赴大都见元世祖,欣然接受了兵部郎中这一职务。此后,赵子昂历四朝而不衰,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、荣禄大夫。

说赵佶、赵子昂是一家人,其实不太准确,这两个大宋末世君臣其实出自赵匡胤、赵光义两家,是共一个祖宗的“叔伯”堂亲。这层关系在《红楼梦》中深深隐伏,更是《红楼梦》故事的核心。所以,鸳鸯才举了这两个人来一语双关地大骂嫂子。《红楼梦》中是如何隐伏赵佶、赵子昂这层叔伯堂亲关系的,下文再讲。

赵佶、赵子昂这对隔代叔伯堂亲在历史上非常有名,都是大书画家,鸳鸯以“好画”双关“好话”,骂嫂子甘心为奴,去给贾赦陪葬。“好话”,在南方话中也是一句骂人的话,鸳鸯骂嫂子就是典型的南方妇女撕词的恶毒话。南方人回怼别人,但又给对方留点面子,便警告道:再说就骂你“好话”。好话,就是丑话。赵佶、赵子昂都跪拜了“耶律雄奴”之类的人,岂不是要被骂“好话”?

历史真实中,宋徽宗以花鸟见长,自然也画过鹰,赵子昂却是自小爱画马。但是,历史上画鹰、画马的画家多了,鸳鸯为何以“宋徽宗的鹰,赵子昂的马”来说事呢?

宋徽宗做过宁国公,赵子昂名叫赵孟頫

《红楼梦》的荣宁二府到底写的是哪里,这需要专门写文章来解读,此处,我简单地讲一讲这两座共同演绎《红楼梦》故事的国公府所指何处。

鸳鸯骂嫂子的话,是以北宋末世衬托《红楼梦》末世劫难的同时,还暗中交代了宁国府的一个原型来历。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记载:“(赵佶)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。明年正月赐名,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、封宁国公”。书中的“宁国公”,有赵佶的影子。

除了宁国公的“巧合”外,巧姐这个人物也是以宋徽宗来隐喻的。据《贵耳集》、《养漫笔》记载的一则宫廷秘闻说,赵佶的父亲宋神宗有一天来到秘书省,见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(又是好画),十分嗟呀其人物风流儒雅。宋徽宗出生时,宋神宗梦见李煜来访,所以,南宋人便把李煜、宋徽宗相提并论,称之为“艺祖”。

《红楼梦》很大一部分写的是“神宗”孙子朱由榔的永历时期,而这个“神宗”不是宋神宗赵顼,而是明神宗朱翊钧,也就是万历皇帝。这也是鸳鸯以“宋徽宗的鹰”骂人的一大缘故,暗中交代了故事所处的时代。

南唐后主李煜生于七夕,死于七夕,是一个多情的风流才子,《红楼梦》中以巧姐转弯抹角地影射了“艺祖”,也是《红楼梦》主题是末世劫难的一大文本证据,不是主写的清朝故事。其实,巧姐与宁国府也是“叔伯堂亲”的关系,这其中也把“赵子昂”扯了进了。

赵子昂名叫赵孟頫,这个名字很重要,一个“頫”字又涉及到了宁国府,而且,说的是清朝的事。也就是说,鸳鸯以这两个历史人物影射了宁荣二府的绝顶“机密”,也是贾家败落的直接原因。

《红楼梦》摄神于《水浒传》,《水浒传》中说,大明将如北宋那样,亡于“金”,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金”隐藏了《水浒传》的这层寓意。金,既是明朝“金木水火土”的金,又是金国的金。皇太极针对大明的火德运,改后金为大清,《红楼梦》中以薛宝琴真真国女儿诗中的“今宵水国吟”,暗示了明亡于金。

因此,鸳鸯以这样两句话,暗示了明朝的灭亡,她不能去给这样的王朝殉葬。同时,也“誓绝鸳鸯偶”,不做屈膝的宋徽宗、赵子昂。鸳鸯,是一阴一阳成对的爱情水鸟,阴阳即日月,象征了大明。鸳鸯虽然要生活在水中,那也不学宋徽宗做耶律之奴,也不学赵孟頫那样,去拍“耶律”的马屁。

难道宁荣二府中有做“耶律雄奴”,以及去拍清朝马屁的人?肯定有,那么,他是谁呢?

宁荣二府也有两个大画家,赵孟頫深藏国公府

《红楼梦》中,来自宁国府的贾惜春是画家,荣国府的贾探春则是书法家,两人组合起来就是书画家,这两姊妹也是“叔伯堂亲”关系。难道说,惜春、探春影射的是宋徽宗、赵子昂?

上文讲到了宁国府的一大来历是宋徽宗曾经做过的宁国公,但主要来历还是与明朝有关,象征的是明初九大塞王宁王朱权的嫡派子孙。朱权因靖难之役而得罪四哥朱棣(书中的四书、也就是“四叔”),燕王夺位成功后,朱权改藩南昌,因此心灰意冷,专着于戏剧、道学、茶道,其成就远远高于荣国府中被假定的“曹寅”。书中的贾敬,其原型十分接近宁王朱权。

“宁国府”中,还真的出了一个不亚于宋徽宗、赵孟頫的大画家,这个大画家就是宁王朱权的十七世孙、清代四僧之一的朱耷,也就是八大山人

宁国府的主要隐喻大概就是这样了,那么,荣国府呢?对于荣国府,我已经解读破解了其中的真相,主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城。无独有偶,这座王城中也出了一个大画家,他就是因谋反而“坏了事”的靖江王朱亨嘉之子朱若极。朱若极后来在湘山寺出家,与八大山人一样,也是清初四僧之一,此人便是石涛。书中所写的史湘云、潇湘妃子,其实是全州湘江之畔湘山寺中的清湘老人石涛。

八大山人原名朱统托,崇祯自缢时,已经十九岁,比石涛大十几岁。朱耷经历了南昌屠城,家人几乎全部遇难的悲剧。因而,对于这场末世劫难有着刻骨铭心之痛,在清朝时期保持了很好的皇室气节。八大山人的画作中,经常钤“叁月十九”这枚印章,是为了怀念1644年叁月十九这天自缢的崇祯皇帝。

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时,石涛大概才两岁,家破人亡时也只有三岁(一说四岁、五岁)。小小年纪,对于末世劫难并没有十分深刻的印象,何况,他们家是因为谋逆被南明隆武帝缢杀的,对大清的仇恨没有八大山人那么透彻骨髓。所以 ,石涛就有点像赵孟頫那样,希望得到朝廷乃至皇帝的赏识了。

康熙南巡时,两次到南京长干寺,石涛与众僧接驾两次。第二次接驾时,康熙竟然能够叫出石涛的名字。为此,石涛无比激动,写了两首七律记录这件事,其中说道:“两代蒙恩慈氏远,人间天上悉知还”,“圣聪勿睹呼名字,草野重瞻万岁前”。

因为有两次接驾的经历,康熙又能叫出他的名字,石涛的想法多了起来。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秋,石涛前往都中,以画作结交权贵,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。然而,石涛的奢望却遭到了辅国将军博尔都的无情讥讽。石涛就此绝望,由佛入道,改做道士。书中的一僧一道,其实也是石涛的一大写照。

鸳鸯以“赵子昂的马”讥讽了石涛,以及那些投靠大清的朱家皇室后裔,说他们拍了康熙的马屁。康熙出生于顺治十一年(1654年),属马。

荣国府出不肖,宁国府造祸端

鸳鸯所骂的话,讥讽了“石兄”这段不光彩的经历,应当说是荣国府的“不肖”。上文讲到,荣国府主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城,石涛的父亲朱亨嘉试图取代大明皇统而遭到灭门的下场。靖江王与朱元璋家,正是“叔伯堂亲”的关系,这一脉是朱洪武大哥朱兴隆的嫡派子孙,也就是“兴隆街大爷”的后代。

朱亨嘉谋逆,是大明的“不肖”,但这家人并没有彻底葬送贾家,真正让书中的贾家彻底被摧毁的是宁国府。宁国府是代表朱家皇统的,是朱洪武的嫡派子孙。崇祯自缢后,除了朱亨嘉以外,鲁王、唐王纷纷称帝争夺皇统。后来,却以万历孙子桂王朱由榔继承了大明正统,这就是永历皇帝。

《红楼梦》中桂花飘香,说的是“月中桂子”。桂,是“圭”加上“木”字,也就是香菱“自从两地生枯木”这句判词的“谜底”。朱元璋的“璋”就是半圭,天香楼就在宁国府,秦可卿“淫丧天香楼”隐藏的就是崇祯之死。而桂王朱由榔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,也是死于缢杀,他是被吴叁桂(两地枯木)以弓弦勒死的。

宁国府家事消亡,才是“红楼梦”的终结,也就是秦可卿判词中说的“家事消亡首罪宁,宿孽总因情(清)”。正如鸳鸯所说的“宋徽宗的鹰”,大明亡于善于熬鹰人之手。

秦可卿神秘的身世还隐藏了贾家另一个“消亡”的机密,那就是顺治第四子和硕荣亲王隐藏在了江宁织造曹家。书中又以荣国府的“荣”暗射了这个清官绝密,这段历史写起来有点复杂,要与焦大骂的那句“养小叔子的”话对看,这句话揭秘了谁是《红楼梦》中养小叔子的那个人。焦大的事讲起来有点复杂,此处按下不表。

曹家暗藏的这个人应当是曹宣,曹宣要比书中的“贾政(曹寅)”大。曹寅死后,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。曹颙死后,这家就断了香火。康熙怜悯曹家,让曹宣的儿子过继到曹寅这房,继续做江宁织造。曹宣的儿子名叫曹頫,就是赵孟頫的“頫”

书中以秦可卿、袭人秘授警幻之事暗示,曹頫的皇室血统被揭秘,这可是货真价实的“帝孙”,是被顺治宣布的“朕之第一子”的皇位继承人曹宣之子。如此,曹家“家事消亡”的厄运也就如期而至了。

江宁织造曹家只有一家,书中以宁国府、荣国府这样的“叔伯堂亲”关系,将曹家一分为二,一击双鸣,隐藏了南明以及清朝的秘史。曹頫得康熙的眷顾,与石涛拍马屁一样,都遭到了朱氏后人的讥讽。

所以,“赵子昂的马”既打了石涛,又骂了曹頫。

声明:精品视频在线一区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: 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