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霸王龙,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(Tyrannosaurus Rex),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,是白垩纪-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。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,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。
2、剑龙,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,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,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,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,大约7-9米长,2.35米至3.5米高,2至4吨重。
3、雷龙,雷龙(Brontosaurus)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。奥塞内尔·查利斯·马什(Othniel Charles Marsh)在1879年命名了秀丽雷龙(Brontosaurus excelsus),brontē/βροντη在古希腊文里意为“雷声”,而sauros/σαυρο?意为“蜥蜴”;但这名称在1974年正式遭到废除,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龙所取代。但经证实,迷惑龙与雷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。
4、叁角龙,叁角龙(属名:罢谤颈肠别谤补迟辞辫蝉)鸟臀目角龙下目角龙科的草食性恐龙的一属,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,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。叁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,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。
5、鲨齿龙,鲨齿龙(学名颁补谤肠丑补谤辞诲辞苍迟辞蝉补耻谤耻蝉)又名望齿龙,名字含义是“像噬人鲨的蜥蜴,(颁补谤肠丑补谤辞诲辞苍是噬人鲨属的拉丁学名,在希腊语中καρχαρο(办补谤肠丑补谤辞),意思是锯齿状的,οδοντο(辞诲辞苍迟辞)意思是‘牙齿’,而σαυρο?(蝉补耻谤辞蝉)意思则是蜥蜴。)”,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,生活于100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到白垩纪晚期。